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回眸“十三五”:昆明人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20-12-25 13:19   字号: [        ]

12月25日上午,昆明市召开“ 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的发布主题,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将分别介绍“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成果。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08862429182992</span>

10:17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雁鹏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08863069665433</span>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充分展示昆明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全市干部群众乘势而上的信心决心,顺利开启昆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今天我们继续召开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昆明市统计局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十三五”以来,昆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绩。

10:26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赖昱辉先生;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阳书文先生;

昆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蕾女士。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有:中央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10:31

首先,请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赖昱辉先生作发布。

10:34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赖昱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昆明发展改革工作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宣传报道。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归纳起来,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七个重要特征”,体现在“七个显著增强”上。

10:34

第一个特征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两手抓”,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968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6475.9亿元,连上3个千亿元大台阶,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由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高原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速,工业经济稳步转型,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7︰40.0︰55.3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

第二个特征是新动能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全市产业逐步向中高端迈进,新动能不断壮大,昆明经济升级版成效明显。大健康产业突破崛起,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等116个大健康项目稳步推进,“中国健康之城”美誉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省区块链“算力中心”落地昆明,“刷脸就行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力,市内主要城区、重点场景及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新增长点加快培育,石油化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PC、服务器、整机制造填补了全省空白,新材料、工业大麻、细胞产业等产业发展提速。

第三个特征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2019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深入开展“旅游革命”,智慧旅游全面推进,同步推进旅游市场整治和旅游产业升级,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7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能级提升,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称号。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融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1%。会展经济形成品牌效益,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1300亿元,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落户昆明,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第四个特征是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加快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彰显地方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0%,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近7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50户。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引进中国铜业等163家企业总部落户,保有税收亿元楼宇34幢、千万元楼宇53幢。

第五个特征是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全力以赴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消费替代投资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速,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品质明显改善,恒隆广场、大悦城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南屏步行街、公园1903入选全省示范街区,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占比显著提高。消费模式日益丰富,线上消费、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第六个特征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汇集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落户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技创新中心挂牌运营。科技创新投入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翻一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5件,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末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0%。

第七个特征是发展质量效益显著增强。“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0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30亿元,年均增长5.8%;税收占比接近80%,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打造,以乌东德电站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突破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居西南领先地位,创建绿色园区6家、绿色工厂30家,“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四五”时期,全市上下将聚焦新发展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10:52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雁鹏

感谢赖副主任的发布。

下面,请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阳书文先生发布。

10:56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阳书文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08864979758573</span>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昆明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就昆明市“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情况作如下简要介绍。

一、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十三五”前四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相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工业“首位意识”,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走“两型三化”产业发展道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4+4”工业重点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着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稳中有升。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跃上新台阶,2017年、2018年先后突破1100亿元、1200亿,2019年首次突破1300亿元关口、达到1319.21亿元,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0.4%。2017、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3173.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659.1亿元,净增1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从2015年的465.3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65.69亿元,净增300.33亿元。

工业结构加快转型优化。2019年,昆明市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结构为3.6:83.7:12.7。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较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省1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25%。“4+4”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0%;烟草工业增加值占比23.6%,较2015年降低8.5个百分点,烟草“一枝独大”的格局正在转变;传统装备制造及建材行业增加值占比4.4%,较2015年降低1.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

重点工业企业支撑有力。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昆明占全省的1/4。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54户。从企业结构看,中央及省属企业增加值占比75.8%,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25.95%,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14户龙头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50%;40户骨干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70%。注册在昆明市的境内上市企业25户,占全省上市企业数的69.44%。

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9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7个、竣工158个。中石油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值1210亿元;北汽新能源昆明公司、江铃新能源汽车先后建成投产,云南轿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云南五龙汽车斩获氢能源客车全球最大订单(200辆氢能源汽车和47辆纯电动汽车),昆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爆发期。武钢昆钢异地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快速推进;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昆明基地全部投产年产5000万部智能手机,电子信息制造业取得新的突破。

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19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分别高于全市0.8和0.4个百分点。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工业园区4个开发(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昆明七甸产业园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昆明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安宁磷化工、昆明高新区稀贵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昆明经开区军民结合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云南区块链中心挂牌五华科技产业园。

工业创新能力日益提升。认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不断加快。 2019年,云南力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53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认定为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18家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237家、市级392家,较2015年分别新增2家、74家和185家。

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6.99%,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193.6%,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淘汰重点行业落后产能钢铁80.6万吨(含置换淘汰70万吨)、水泥207万吨(含置换淘汰125万吨)、造纸13.09万吨、玻璃9.72万重量箱、硫酸14万吨、有色冶炼25.84万吨(退出电解铝产能10.16万吨)、磷化工31.54万吨、焦化150万吨、冰醋酸落后产能0.8万吨,粗苯加工落后产能5万吨,24门以下砖瓦窑83座。

“4+4”产业培育稳中向好。截止2019年,全市“4+4”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其中:烟草、化工、冶金、非烟轻工4个传统产业增长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5%;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4个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占全市的14.5%。

11:24

二、奋力前行,坚定不移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不动摇,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提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风险挑战逐步加剧的内外部环境,全市工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顶住经济下行巨大压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增动力,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体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工业经济质效持续向好。四季度,全市工业增长扭负为正,1月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7.2%,预计2020年昆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将突破1500亿元。制定出台推动生物医药、工业大麻、细胞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国药中生血液制品等、华润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等51个亿元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开工建设,昆明浪潮生产设备基地、雄鑫汽车零部件配套等34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云南锡业锡材等6企业(产品)列入省级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昆船集团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数字经济若干政策;加快推进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昆明电信业务预计同比增长20%。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刷脸就行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首批VR/AR产业园区获得授牌。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昆明市领导移动决策支持信息平台”和“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一期)”已完成项目初验,进入项目运行阶段。创新政务云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全市已实现市级部门可上云信息化系统100%迁移上云。加快推进394个重点新基建项目,新建5G基站8500个,重点县区、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呈贡信息产业园集聚企业850家,浪潮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填补了全省PC、服务器、整机制造空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产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增强,75个项目入选省工业转型升级“3个100”重点项目库;持续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5个项目列入省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计划,约占全省50%;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不断推进,2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库,约占全省44%;“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明显加快,推荐云南能投浪潮科技整机服务器生产线建设等18个项目申报省“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绿色发展成效凸显。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截止目前已圆满完成省下达淘汰任务淘汰退出落后造纸产能1.5万吨,磷石膏板2100万平方米,磷石膏粉18万吨,淘汰退出24门及以上砖瓦轮窑7条。2020年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全市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

园区开发建设加速发展。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3个批次累计共扶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获得债券额度29.08亿元。上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储备项目56个,总概算463.61亿元,新增债券需求165.93亿元。园区优化提升日益显现。

民营经济培育持续壮大。115户中小企业获评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占全省新认定总户数的41.7%。应对疫情实行“财园助企贷”快速审批制度,帮助108户企业获得4亿元贷款支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云南健之佳成功上市,87户企业入选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6户企业入选省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名录,数量占全省66%。

11:29

三、展望未来,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决心不动摇,力争全市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2021年,全市工信系统将以全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线,以整合提升工业生产要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推动全市乃至全省“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要依托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实现产业转型。用好用足省、市新能源汽车专项政策,加快解决充电桩建设、小区电力负荷等瓶颈问题,加大鼓励采购本地产品力度,为企业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支持东风云汽、北汽、江铃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武钢昆钢、滇金公司、云铜搬迁技改进程,鼓励企业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加快智能化改造,实现传统产业智能化、网络化升级;鼓励中铜昆铜加快产业园区招商,进一步推进铜、铝、贵金属等重点产业战略联盟建设;加快云铝、敬业钢铁产能置换进展。全面落实《昆明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对信息产业研发和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发力信息制造业,鼓励闻讯实业、浪潮科技、创视界光电、北方红外、南天电子等企业加快研发转化进程、充分释放产能。大力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快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推动磷化工、钛化产品向食品、医疗等领域延伸,稳定全市磷化工产业。

要把握园区整合窗口期,促进园区规范提升。按照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思路,围绕骨干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模式,引导和支持国家级园区做强做大“2+2”、省级园区“1+2”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1至2家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杆园区。支持园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品牌咨询、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专业化服务,切实增强园区的生产性服务能力。以11个获得政府专项债券发债支持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为基础,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推进园中园建设,重点围绕普洛斯产业园、浙商产业园、工业大麻产业园、细胞产业园等做好相关的配套,筑巢引凤,建设好承接项目的载体。

要优化企业帮扶制度,推动工业投资再上台阶。持续做好中石油云南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重点加快云铜异地搬迁、云硅智能科技小镇(二期、三期)、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等项目相关前期手续办理,切实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加大福建网龙西南总部项目、滇金公司技改搬迁项目、昆明浙商科技产业园项目(二期)、金水铜铜精深加工项目等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促进项目尽快开工;抓好武钢昆钢、云南绿色产业园(宝能项目)、航天神舟新能源汽车、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云南创视界12英寸OLED显示器、中关村电子城(二期)等重点在建项目,促进项目早竣工。

要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强链补链延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含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进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配套企业和服务企业,推进关联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围绕全省“三张牌”、大健康及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跟进21个重点招商项目,依托现有企业以商招商,打造上下游相对配套、产业集群集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三峡云川公司800万千瓦风电、3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落地禄劝、东川,加快形成北部新增长极;利用好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发电后每年在昆明留存电量,加快发展水电铝等高载能产业和云计算中心等数字产业;盘活云铝和中铜昆铜闲置土地,全面拓展延伸铜铝精深加工产业链。

要着眼企业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业务突出、竞争力强、高成长型和示范带头作用强的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以百户优强民营企业、民营小巨人企业、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精准度,集中各类资源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培育省级民营小巨人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改造升级、新产品开发、品牌培育投入力度,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转型升级,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树立行业标杆,带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完善由省级公共服务窗口平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构筑系统化、精准化、可持续的服务生态。

11:32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雁鹏

感谢阳副局长的发布。

下面,请昆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蕾女士作发布。

11:33

昆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蕾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08867222702268</span>

尊敬的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昆明统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按照发布会的安排,我对昆明市“十三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作如下介绍。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强产业助转型,扩投资增后劲,促消费激活力,育新兴添动力,防风险守底线,稳预期提信心,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进位争先,发展质量持续改善,较好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11:34

一、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19年达到6475.88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较“十二五”末前进5位。“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5022.73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2019年达到9385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605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2019年达到13.2万元/人,比2015年增长24.5%。

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0.29亿元、2078.75亿元、4126.8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5.6%、8.3%、8.4%。三次产业结构为4.2 : 32.1: 63.7。

11:35

二、工业经济支撑良好,企业效益总体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稳步推进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结构优化。201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319.2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0.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其中2017、2018年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冶金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分别为4.9%、8.3%、7.3%和14.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从无到有,发展为全市支柱行业,2019年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5%。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7.7%,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在2017年突破百亿大关。

工业降本增效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58元,比2015年降低1.16元;企业资产负债率53.1%,较2015年降低5.6个百分点;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81%,较2015年提高0.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4 %。

节能降耗进展良好。“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预计累计下降23.0%左右,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目标。清洁能源发电量由2015年的103.84亿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的148.5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4%,占全市发电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58.5%增长到2019年的70.5%。

11:35

三、服务业转型提质,主导作用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市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兴服务业聚势赋能,服务业主导地位稳步巩固。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3%,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大健康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0%左右。金融业稳步发展,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718.88亿元,年均增长8.4%,占GDP比重达11.1%。交通运输业规模壮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6.35亿元,年均增长8.1%,占GDP的比重达6.1%。

11:43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补短板效应明显

“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夯实项目储备,聚焦项目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项目精准服务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8.4%。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年均增长7.8%,占全市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45.2%提高到2019年的52.0%。房地产投资支撑作用稳定,年均增长8.5%。大力引进恒大、万科、碧桂园等房地产百强企业, 全力推进滇池会展中心、春之眼、绿地健康城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商品房去库存取得较好进展,2017-2019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均持续下降。交通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9.8%,高于全市投资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成形。投资补短板成效明显,全市农业、水利、教育、文化投资年均分别增长64.8%、27.4%、23.5%、27.1%。投资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增强,全市年均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达0.14。

11:44

五、社会消费活力增强,消费升级态势较好

“十三五”期间,全市出台促消费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线上与线下互动、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市场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2098.4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186.74亿元,年均增长11.0%。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情况看,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年均增长分别为11.4%和9.1%;消费升级类发展势头良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年均增长分别为18.7%、13.0%和12.5%;出行类商品稳定支撑作用明显,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年均增长3.3%和9.9%。消费绿色化、智能化态势良好,2019年全市限额以上智能手机类和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8.6%和3.1倍。线上消费持续活跃,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年均增长21.2%。

11:46

六、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

财政保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十三五”时期,全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为630.03亿元和820.86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8%,较2016年提高9.6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4%,较2016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2019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289元和16356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1%和9.3%,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2019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以上,与2016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坚、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实现程度均达到90%以上。

11:46

过去五年,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展望“十四五”,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乘势而上,善作善成,奋力开启全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注:由于目前尚无2020年年度数据,文中年均增速均为“十三五”前四年(2016—2019年)年均增长速度。)

11:48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雁鹏

感谢张副局长的发布。

现在,我们进入发布会的第二阶段。有请今天到场的媒体朋友进行现场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11:53

记者提问: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昆明市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1:54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赖昱辉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经济实现稳步复苏向好,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昆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1:54

一是做好“精准防控”这一前提。从当前世界疫情发展形势来看,防疫工作是长期的、常态化的,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管理,深入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抓住“转型升级”这一关键。坚定不移聚焦实体经济,抓紧研究出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意见和产业“双百”工程工作方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昆明旗帜性产业;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不断提升旅游、文创、金融等服务业发展能级,夯实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是发挥“生态禀赋”这一优势。以高标准、高水平办好《生物多样性》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生物多样性示范等工程,向世界展示生态昆明、春城花都良好形象。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挥高规格会议拉动效应,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昆明示范,让绿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四是补齐“综合交通”这一短板。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我们将以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总目标,加快推进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西客站综合枢纽、渝昆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地铁网络,提升高速公路综合密度,早日建成联通省内外、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昆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承载能力。

五是融入“发展大局”这一重点。昆明的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我们将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等重大发展机遇,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11:58

记者提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昆明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昆明市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11:58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阳书文

近年来,昆明市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但对标先进城市,仍面临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不强、动力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决落实好国家和省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实施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八大行动,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1:59

一是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强链行动。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以及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智能数控机床等产业集群,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加快新材料和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内领先的稀贵金属研发及深加工基地。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程,形成以高原生鲜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支持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云南省区块链中心、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数字自贸港、工业大麻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先导区建设。

二是实施企业扶优培强行动。做大一批引领带动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强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引领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锗材料基地、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国家级稀贵金属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制造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打造全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力度,创新科技“飞地”模式,在玉溪、曲靖、楚雄、红河等滇中城市地区建立“飞地创新中心”。

四是实施数字赋能融合行动。加快建设全市工业“一张网”大数据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引进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区域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全市“云网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海量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平台体系。

五是实施平台载体提能行动。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以滇中新区为主,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炼化及新材料产业,建设全市现代制造业示范基地。以高新区、经开区、呈贡区为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业核心区。以主城四区为主,重点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云南服务型制造示范区。以东川、寻甸、禄劝、嵩明、呈贡七甸为主,打造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在宜良县、富民县、石林县布局新型建材及石材、节能环保产业。

六是实施生态安全保障行动。支持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绿色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创建,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七是实施项目招大引强行动。进一步完善滇中新区、国家级开发区、自贸区、综保区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制造业错位发展、互补融合、叠加政策、联动支撑,在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实现抱团发展,争取企业和产业投资项目实现优惠政策共享。

八是实施金融支持赋能行动。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循环贷款、分期还款、“无还本续贷”等方式,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融资,为中小制造业企业转贷提供短期资金服务。吸引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社会资本投入到制造业领域,满足重点行业发展、重大制造业项目引进和建设资金需求。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重点引导制造业企业通过资本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制造业企业利用债权、票据等形式直接融资。优化整合现有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适当增加额度,集中财力加大对制造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12:05

记者提问:请问市统计局领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昆明市“十三五”期间科技研发情况如何?

12:07

昆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蕾

感谢您的提问。“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昆明市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研发投入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从2015年的73.7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2.05亿元,占GDP 比重2019年为1.73%,高于全省0.78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34.2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7.71亿元,年均增长18.6%,增速高于全市研发投入增速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的比重由2015年的46.5%上升至2019年的60.4%。其中,工业企业贡献最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企业比重为65.3%。建筑业企业提升最快。特、一级建筑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比重由2016年的17.6%上升到2019年的26.3%。

三是政府引导作用增强。昆明市不断完善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主体地位的政策措施,财政资金引导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由2015年的5.0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5亿元。

四是研发产出效果显著。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6766件,其中发明专利2422件,有效发明专利8106件,分别为2015年的3.34、3.11、2.90倍。新产品销售收入352.55亿元,比2015年增长4.7%。

12:11

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王雁鹏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的积极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刚才三个部门的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通过完整的数据、详实的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集中阐述了“十三五”以来,昆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充分利用各自的媒体优势和特点,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好、报道好本场新闻发布会发布的各项内容,并持续关心关注昆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

下周一,我们将继续组织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发布会,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