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发布会①|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看昆明的!

来源: 掌上春城   2021-05-24 17:00   字号: [        ]

15:11

5月24日下午,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围绕“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发布专题,邀请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进行发布。

1621840286772344

15:16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 刘婕:

1621842642398051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印发〈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宣传我们党的百年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进入新时代昆明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激励动员全省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昆明高质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昆明篇章而努力奋斗,着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经市委审定,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系列新闻发布会分为市级和县(市)区两个板块,一共26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充分展示我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沧桑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主题是----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专题发布会。我们邀请了市委政研室、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

中共昆明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戴惠明先生;

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先生;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昆明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杨文志先生;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瑶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央驻滇、 省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首先,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戴惠明先生就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作发布。

15:24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戴惠明:

1621841412253306

感谢大家对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对我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昆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近五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协同奋战,奋力推进“一枢纽”、“四中心”、“三品牌”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首先,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实现进位争先。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6733.79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省的年均贡献率分别超过23%、30%、40%。

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张牌”部署、昆明市“188”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突出昆明优势和特色,烟草、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其中2017、2018年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

新兴产业培育加速突破。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培育,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大数据、现代金融服务业提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云南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重点领域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供应链水平不断提升。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供应链、云南现代花卉供应链、汽车零部件现代流通供应链、昆明城乡快消品供应链4个链条建设进展顺利,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创中心挂牌运营。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5家,“十三五”期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1%提高到60%。

第二,以“五网建设”为重点,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枢纽架构取得新成效

南亚东南亚通航水平领先。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6,航线网络不断加密,开通国内航线304条、国内通航城市128个,国际(地区)航线92条、国际(地区)通航城市63个。已开通连接东盟10国、南亚5国首都及重点旅游城市航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位列全国首位。

铁路、公路网络基本成型。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建成通车。东格、石泸、寻沾、机场北高速建成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地铁运营总里程达139公里,机场、高铁站、火车站与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便捷衔接,助力滇中、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际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成型。

能源枢纽特征开始显现。中石油云南炼化项目顺利投产,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和成品油集散中心,装机1020万千瓦的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

物流枢纽实现多点突破。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物流枢纽正在加速形成,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城乡物流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通信枢纽建设扎实推进。昆明成为全国第四个齐聚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国际局的城市,全面启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工作,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级信息通信枢纽初具规模。入选全国首批5G城市,实现了市内主要城区、重点场景及重点产业园区的5G网络连续覆盖,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政府政务、城市管理、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三,以携手合作、共赢发展为切入点,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广度、深度得到新拓展

贸易平台和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成功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并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馆运营,国际货运班列稳定运行,202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6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南博会暨昆交会、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国际会展赛事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昆明市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挂牌成立,全球首家西甲国际足球学校在昆落户。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数量分别达25座、19座,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数量居全国第一。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第八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等展会成功举办,昆明连续三年入选国家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国际吸引力得到增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进驻数达109家,在昆外资金融机构达12家,与60个国家(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与7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畅通了跨境清算渠道。2020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3户、同比增长38.14%。国际组织总部和地区代表处(含领事机构及代表处)达15个。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落户昆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78家。

企业“走出去”步伐稳步加快。富滇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走出去”的城市商业银行,走向南亚东南亚的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一批优秀文化编译产品、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农业合作项目受到周边国家好评。

第四,以宜居宜业宜商宜游为方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品质魅力有了新提升

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分类分区域明确各地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的城市格局,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三大功能布局持续优化。

消费型城市的基础更牢。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集聚、消费扩大、消费融合、消费升级态势显现。线上线下经济融合发展,建成30个商业服务示范(智慧)社区、10条餐饮美食街区,67家品牌首店(旗舰店)落地昆明,高品质夜间经济特色街区不断涌现,覆盖全市的消费商圈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深入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为近30年最好水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1.4%,“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获得“世界春城”全球第一,位居全球避暑名城和中国避暑名城榜首。

营商环境打造卓有成效。政务服务“一网四中心”走在全国前列,创新开展政务“七办”模式,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全国领先。营商环境全省排名跃升至第1位,城市信用监测在全国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跃升至20位,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位列全国城市第7位。招投标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城市,荣获《人民日报》等媒体评选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第五,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为民导向得到新加强

民生投入保持高位水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领域。2020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18元、17719元。

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大力从省外引进名校、名师、名校长,新增优质学位7万余个,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0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提高到29.13%。

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先后引进21家省外医疗机构在昆合作办医。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0.0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6.9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2.95‰。

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行“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和100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工程,实现了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整体。荣登央视“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第5名,成为全国首座创建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

总的来看,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多点突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城市国际化特征还不明显,区域性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还不够强,等等。下一步,我市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更加严密地推动建设工作。加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高起点部署、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开展好“一枢纽”、“四中心”、“三品牌”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总体规划、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与《实施纲要》的衔接。市委、市政府将建立健全“一年一评估、五年一修订”长效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监测评估,每五年与新一轮五年规划同步开展修订工作。目前首轮修订工作已完成,接下来将开展规划衔接、任务分解落实等工作。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突出督导重点、加强督促检查、提升考核实效,逐步兑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美好蓝图。

二是更加精准地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出实招、求实效,着力破解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短板制约,加速形成我市国际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实践需求侧管理创新,努力实现我市消费与产业双升级。抢抓RCEP机遇,加快自贸区昆明片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及陆路口岸等开放平台载体建设,不断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接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合作机制,协同衔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推动昆明建成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三是更加优质地聚集发展要素。突出优质项目带动。按照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凝心聚力、内培外引,聚集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好项目、骨干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突出高端人才引领。以“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为核心,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金融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突出综合环境支撑。千方百计破解企业在土地、融资、营商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提高土地、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建设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方向,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吸引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优质发展要素入昆留昆发展。

四是更加广泛地凝聚建设合力。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之事。近五年来,我们不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得到全市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我们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各族人民,以更加积极的主人翁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参与热情,积极投身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来,共同建设好、维护好这个温馨和谐、宜居宜业的大家园。我们也希望得到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各界人士、各方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倾力相助,共同把昆明打造成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枢纽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

奋斗征途未有穷期。昆明市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目标、砥砺奋进,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15:28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 刘婕

1621842614297995

下面请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就经济贸易中心建设情况作发布。

15:33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市商务局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立足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和载体,昆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节点作用和枢纽地位不断增强。完善内贸市场流通体系,融入国内大市场,覆盖全市的消费商圈基本形成,人均商业面积位居省会城市前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2098.4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70.44亿元,增长46.3%。建设开放平台载体畅通双循环,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式获批,新增注册企业1.8万户,141条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形成42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昆明经验,开通昆蓉欧、中亚、中越国际班列,高原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供应链建设稳步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深入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用足用好原产地规则、货物贸易零关税、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开放等优惠措施,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做出昆明贡献。

二是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对外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初显,成为昆明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评比认定6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788万单,累计申报货值6亿元。2021年1—4月,昆明市跨境电商累计完成进出口额5.3亿元,同比增长54.9%。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力交易平台—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南亚东南亚国家购电主体超过100家,跨境交易电量138亿千瓦时。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重点推进旅行、文化、健康、物流、科技、金融、数字、会展等8个特色产业领域。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蔬菜花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3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居西部城市前列。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获批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商品货值超过300万美元。2020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05亿元,比2016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5.2%,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超过55%,年均增长32.2%。2016—2020年,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年均增长63.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年均增长13.9%。

三是着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协助外资企业办理来华签证,加快复工复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有所优化,投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77户,实际利用外资28.91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6户,实际利用外资7275万美元;东南亚国家来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户,实际利用外资6395万美元;新加坡、泰国、以色列为外资主要来源地。自贸区昆明片区成为利用外资主阵地,2020年自贸区昆明片区共设立55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占全市的39.3%。

四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推动对外经济合作迈向高水平。围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替代种植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帮助昆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昆明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6亿美元,年均增长30.4%,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直接投资额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99.6%,重点涉及农业、制造业、采矿业、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全市累计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37个,协议投资总额22.6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作项目88项,合同金额30.4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超过5000人;设立老挝、泰国驻外商务代表处,完善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功能。贯彻落实国家境外替代种植政策,替代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在实现禁种除源、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帮助缅北、老北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五是畅通内外循环堵点卡点,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关键节点。围绕基础设施不完善、口岸通关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流通链条的堵点痛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申报铁路口岸开放、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流通节点建设初见成效。获批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和国家冷链骨干物流基地,入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城市。依托即将开通的中老铁路,积极申报王家营铁路口岸开放,开辟昆明到东南亚陆路新通道,构建对外流通新格局,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昆明国际货运班列辐射8个国家(地区),累计完成国际运输到发柜数量1万标准箱,货量18.7万吨,货值28.9亿元。成功开通昆明至曼谷、旧金山、德里、吉隆坡、达卡、新加坡“客改货”包机、纯货机航线,累计执飞航班21班,出口54.3万个包裹,产生贸易额538.9万美元,确保了疫情期间向南亚东南亚物流通道的畅通。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目标,积极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双向开放内外联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力度,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15:36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 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先生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作发布。

15:39

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

162184199118846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下面我和各位记者朋友们分享近年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一是科技创新引导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方向,昆明市坚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人才、平台和昆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

先后制定《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2017-2030年)》、《昆明市加速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按照苗圃、高企、规上高企、上市企业(龙头)四个阶段为培养梯度,对全市科技型企业形成阶梯式高企培育成长体系。以打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孵化链为重点,着力营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得出来,留得下来的良好科技创新环境。以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为抓手,紧盯全国两院院士和高端人才。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细胞技术、工业大麻、大数据、区块链、ARVR等先进技术为目标。制定出台了《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昆明市企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办法(试行)》等一批科技创新政策,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环境不断优化。截至目前,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6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在昆建立的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到332家,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梯度创新载体体系。

二是国际科技合作特色鲜明。2020年9月17日,昆明市科技局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参加了国家科技部举办的“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昆明在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增加了新的合作伙伴,为昆明今后和俄罗斯圣彼德堡以及下诺夫哥罗德州建立更加深化务实的合作,共同建设“科技合作友城”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

2020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俄罗斯联邦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市科技局和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共同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从昆明通过线上平台在俄罗斯落地,形成了昆明在俄罗斯的一个实体技术交流基地。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在西方科技封锁的大背景下,500项全球科技先进成果正式落户昆明,为昆明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的技术选择,进一步夯实了昆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平台,增强了昆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在国内外的吸引力。依托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组织开展了面向南亚东南亚10个国家开展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并第二次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需求白皮书》,为全市外向型企业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方向。组织第三届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培训并取得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资格总人数突破500人,除云南省,还包括四川、贵州、重庆、湖南、广西等地的近60名外省学员,为昆明未来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队伍保障。

2020年,全市首次认定了11家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目前昆明市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4家,其中,自贸区相关企业已经在泰国建立了中国唯一一个海外检测机构。市科技局和金砖国家以及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有关企业(机构)建立了畅通的合作交流机制。为昆明企业“走出去”,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彰显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辐射中心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更加汇聚。统筹实施“春城计划”等人才培引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印发《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高新区成为云南省首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经开区、高新区分别荣获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昆明市始终把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放在核心位置。2020年7月9日,高原特色农业科创中心、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挂牌,朱有勇院士、郝小江院士、张文宏专家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昆明市相关产业的首席科学家,六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框架布局,为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定的基础。

2020年,昆明市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团队,在昆明建立糖尿病诺奖研究院创新基地,打造诺奖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十三五”以来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78名,共选拔培养254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4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创新团队达到257个。2020年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业务1353件。

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已实现14个县(市)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覆盖。累计认定27家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建设了“在线工业云服务平台”等9个相关平台,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引进域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39家,培育重点科技服务机构357家。2020年,通过云南省技术交易市场、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中国东南亚南亚电子商务港等平台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技术转移超过50项。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紧紧抓住研发、企业和市场,把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作为研发基础,按照行业和产业加入到六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研发高地;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式,形成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依托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市场来反馈科技创新成效。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创新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省市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系,变独立项目向联合项目,由个体绩效向整体绩效,对“项目、平台、人才”进行有机融合,让有限的科技资金用在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项目上。进一步梳理全市科技创新在科技成果方面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科技合作渠道,引入更加精准的科技成果,提高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揭榜制”,探索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绩效第一,能者为王,切实巩固市场作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主体地位。加快补齐我市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建设体系中重大平台缺乏、供应链不完整、配套能力不足的短板,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和检验检测共享平台。

三是支持全市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的支撑指标,需要通过专业的人才队伍不断的培育和壮大。一方面不断打造提升全市科技服务业平台的水平和质量,培养一支“专精尖”的科技服务专业人才,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的作用,培养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国际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争取把全市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提升培训的“含金量”,用高水平科技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助推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逐步建立国际高端专家智库。建立以两院院士和国际院士以及领军型专家为基础的科技创新高端智库,切实增强昆明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话语权”,为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进一步加强“昆明高校联盟”和“昆明科研院所联盟”的作用发挥,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注重发挥实效,把高校联盟的人才资源、项目资源、科研资源和成果资源引入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借鉴昆明生物制造研究院的经验,大力探索全市新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布局一批新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  

15:57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 刘婕:

谢谢王键先生的发布。下面请昆明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杨文志先生就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作发布。

15:58

昆明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杨文志:

162184311229991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力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实现了金融业持续稳步的发展,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20年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77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2015年的8.8%提高到11.4%,提高2.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3万亿元、1.97万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37%、65%。证券业交易额2.8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56%。全市保费收入299.8亿元,较2015年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稳居全省首位、西部地区第四位,金融业已成为昆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借此机会,我将建设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以来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多举措加快金融机构聚昆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我们紧盯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的目标,先后出台《昆明市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昆明国际金融小镇建设实施方案》、《昆明国际金融小镇扶持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五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7家。截止2020年底,在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共有11类72家;保险公司法人及省级分支机构43家;证券公司及证券分公司33家;小额贷款公司4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75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238亿元。先后引入2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昆外资金融机构数突破2位数,达12家(恒生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大华银行、马来亚银行、泰京银行和开泰银行昆明代表处8家外资银行;工银安盛、安盛天平、利宝保险3家外资保险公司;富登小贷1家外资小贷公司);引入普华永道(PWC)、安永华明(EY)2家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云南省资产管理公司、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先后在昆设立。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宽领域、相对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昆明国际金融小镇示范点2019年正式挂牌运行至今,已有19家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入驻。

二、多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年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与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先后与20家在昆银行签署战略协议,建立了政金企互联互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在昆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五年间,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7800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53.8%,年均增速达10.5%。在落实好国家、省级各项普惠金融政策的同时,通过财园助企贷、银税互动、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在昆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出台了《昆明市餐饮业互助应急贷款实施细则》、《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疫情期间金融支持昆明市民办教育机构实施意见》等政策,有效帮扶相关行业复工复产。截止2020年底,各驻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下属分行已设立45个普惠金融事业部、47个普惠金融服务中心、73家小微特色支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8096.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90.1%,占全省的57.8%;涉农贷款余额3670.6亿元,占全省的32.6%。

三、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五年来,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做大做强,出台了《昆明市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建立了昆明市“金种子”后备企业库。加强与国内主要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上市和发债融资辅导。建立市政府领导、有关专家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一对一”工作专班,不定期走访企业,研究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发挥省、市两级政策叠加效应,向省级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累计申报项目122个,获得省级补助资金9681.5万元。2017年至今市级财政补助企业上市挂牌资金2507.4万元。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分别是川金诺、华能水电、震安科技、红塔证券、健之佳、滇池水务);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截止2020年底,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0家(其中,A股27家、港股3家),占全省的70%;新三板挂牌企业达52家,占全省的68%。2017年至2020年,在昆企业直接融资累计实际到位人民币4441亿元、美元4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8亿元,债券融资3685亿元。

四、多层次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合作,增强金融区域影响力、辐射力

五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大“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富滇银行作为全国首家“走出去”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老挝设立老中银行,并在老挝磨丁特区设立首家分行。太平洋证券与老挝金融机构合资成立老中证券有限公司。诚泰财险在老挝设立机构获得老方同意。抢抓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的契机,积极推动各项金融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加快推进跨境金融发展。目前,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中国银行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建设银行泛亚跨境金融中心、浦发银行离岸业务创新中心先后在昆成立,为跨境金融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全市共有23家银行的300余个机构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主体达1500余家。全市与60多个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其中“一带一路”国家21个。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缅币4个小币种已在区域银行柜台挂牌交易,实现周边国家全覆盖。自2010年云南成为我国第二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昆明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累计突破3000亿元。201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常态化的金融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国家金融与发展(昆明)国际峰会系列论坛6次,扩大了昆明金融的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念,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勇气,凝心聚力,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服务好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为全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谱写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昆明金融新篇章。

16:02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 刘婕:

谢谢杨文志先生的发布。下面请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瑶女士就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情况作发布。

16:05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瑶:

1621843511867745

昆明文化旅游是一张城市名片,也是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经过70余年的不断探索发展,昆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效益稳步提高,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高质量推进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部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纽带桥梁功能不断显现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用文化架设城市对外开放桥梁纽带的要求,从文化艺术、文化遗产等各个领域,不断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力度。一是扩大文艺交流。选派专业院团作为昆明市和昆明人民的“文化使者”,赴欧洲、澳洲、非洲、美洲、亚洲各国和和香港、台湾地区开展文艺展示演活动,成功举办了九届“中法文化之春活动”。二是扩大对外人才交流。利用昆明-苏黎世友城关系,设立了“昆明市与苏黎世互派艺术家对外交流宣传项目”。从2007年项目设立以来,一直稳步持续开展至2019年。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瑞两国文化人才交流,也加深了昆明与苏黎世的文化交流互鉴。三是加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对外文化展示。通过组织富民小水井苗族合唱团赴英国伯明翰等地巡演、组织非遗传承人和传承项目参加“尼泊尔—中国城市文化对话活动”,选派武术教练赴曼德勒市进行武术教学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展示合作项目,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四是加大文化遗产的对外文化合作。通过在昆举办《欧洲先锋派·恩特林登博物馆20世纪藏品鉴赏展》等文化展览、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创建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瑞士苏黎世相关部门开展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合作项目、建设有关国际援华抗战专题展览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平台。

二、国际性旅游合作不断深入,区域性旅游辐射功能初步显现

紧紧围绕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不断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在昆设立法国、意大利等国签证中心,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二是利用国际化平台加强合作。通过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等措施,强化与国际国内交流合作。2017年举办昆明国际友城旅游合作大会,与缅甸仰光市、老挝万象市、马来西亚古晋南市、柬埔寨金边市、尼泊尔博克拉市等5个国际友好城市以及红河、西双版纳、德宏、丽江、迪庆等5个云南省热点旅游州市共同发起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目前,联盟已完成外文网站、会员城市媒体采风等活动,今年中国国际旅交会期间还将召开联盟会员城市推介会,为会员城市文旅产品宣传推介搭建平台。三是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海外精准营销。邀请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旅行商到昆踩线。在美国、加拿大、印度、泰国、老挝、越南等地举办昆明旅游推介会。四是打造国际化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加快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和营地建设,着力把昆明建成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自驾游中心城市。按照立足昆明、服务全省、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思路,在昆明选址建设特色餐饮文化大观园,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饮食需求,进一步体验云南餐饮的独特魅力。

三、“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提升昆明国际影响力

昆明市做足“文旅+”发展文章,一批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通过积极参与“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创意各类文化产业和旅游大型展会,全面展示昆明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优秀企业、文化和旅游项目和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和旅游的招商引资。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夜间旅游、自驾旅游、体育旅游以及会展旅游发展。唤醒工业文化魅力,持续推进创库、秘境M60创意园、金鼎1919等创新发展,加快昆钢、石龙坝水电站等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成展示昆明工业历史文化的窗口。加快文化场馆科技赋能。结合5G数字化建设,鼓励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大剧院等各类文化场馆、文保单位开发在线云直播、VR/AR游等科技体验。鼓励和推进非遗展演进景区,强化古滇文化、非遗文化、花卉文化等元素融入,设计并开发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昆明礼物”系列商品。推进文化艺术项目旅游化,着力文化剧场新地标建设,开展方言特色喜剧编创、原创地域音乐剧展演、云南民族交响乐剧目推广等,强化在文化艺术场馆、景区景点、历史街区等的展演。加强与省内各州市的合作,积极引进和融入各州市、各民族的优秀歌舞演出剧目,形成辐射全省和面向全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艺术聚居区”。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系列项目建设,推出一批红色旅游产品。昆明市着力打造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中华龙舟大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昆明网球公开赛、西甲希望杯足球赛、MCC地中海中国(昆明)冠军赛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赛事,持续举办春城文化节、聂耳音乐节、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等文化品牌活动,大力推动西甲足球学校等一批国际化的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利用赛事活动、合作项目,充分展示昆明城市风采、搭建国际文化和体育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扩大昆明的国际影响力,极大提升了昆明的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影响,2020年至今同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来华签证政策不断收紧,国际航线航班大规模减少,各类国际会议和海外交流活动调整举办时间或停办。随着疫情形势转好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落地,将重心转移到后疫情时代国际旅游合作,推动旅游业的恢复和良性发展。

在下步工作中,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一是积极引导加大与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力度。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开展演艺、展演、参展等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支持昆明市有实力的文化旅游企业走出去,在东南亚、南亚建立文化旅游中心,实施一批旅游演艺、华文书店、旅游综合体等文旅项目。二是加快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建设。积极依托昆明国际友城开展昆明文化旅游推介,多方位展示昆明文化旅游形象。开展线上联盟海外会员日等活动。三是视全球疫情情况,开展多形式国际招客工作。与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亚太旅游组织等合作赴各会员城市进行昆明营销推广活动。加大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第三国游客的旅游推介力度。继续加大昆明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宣传,加大《昆明144小时过境免签旅游产品手册》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推送。四是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跨国旅游集团,整合资源,打造昆明至东南亚、南亚黄金自驾旅游线路。五是推动昆明与南亚、东南亚旅游城市间文化旅游人才交流与培养,为区域内相关城市提供紧缺旅游人才培训机会,为后疫情时代国际旅游业的恢复提供人才储备。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昆明文化和旅游工作将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形式,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品牌及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力度、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不断拓展昆明文化和旅游的国际“朋友圈”, 充分发挥好文化旅游在对外开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融入服务于昆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建设发展中,助力昆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

16:21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 刘婕:

谢谢王明瑶女士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16:22

记者提问:《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确定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刚才提及,市委、市政府将建立“一年一评估、五年一修订”长效机制,并已完成与“十四五”规划同步修订工作。请问本轮修订主要基于什么考虑,具体作了哪些调整?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戴惠明:感谢您的提问。修订《实施纲要》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之举,也是昆明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顺势之策,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实施纲要》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引领性。

新修订的《实施纲要》已经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已于今日发布实施。本次修订主要包括指标体系、目标设置和部分文字内容三个方面:

指标体系调整方面。“总体架构”由“准则层”、“指标层”两个层次调整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两个层级。“一枢纽+四中心+和谐宜居城市”6大准则层,调整为“一枢纽+四中心+三品牌”8项一级指标,其中“三品牌”的名称与省委省政府2021年昆明现场办公会精神作了对接,将“世界春城花都”、“中国健康之城”分别调整为“中国春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持不变。二级指标由34项扩增至50项,原目标体系删除6项、名称变更4项、保持不变24项,新增22项。直接体现外向性、国际化特征的指标,由原来的17项增加至29项,其余指标侧重反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带动力。

目标值调整和设置方面。鉴于未来一个时期内,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央、省、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加之随着《实施纲要》修订与每轮五年规划同步开展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本轮重点调整修订了部分指标2025年阶段性目标值。

文字内容调整方面。本次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大稳定、小调整,重点吸收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建议,以及省委省政府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新安排、新部署。更新完善了“现实基础”、“总体要求”等相关内容。

谢谢。

16:28

记者提问:今年昆明市在贯彻“六稳”“六保”要求,推动外贸稳定增长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1年,市商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兑现落实外贸扶持政策,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保税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确保完成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提速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昆明综保区 “9610 ”“1210”业务稳定运营,在跨境电商综试区复制推广“9710”、“9810”跨境电商B2B进出口模式,逐步完善GMS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快推进云南邮政国际运营中心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位一体”新模式,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翻番。

二是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以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为依托,培育和引进云南本地文创文旅产品的特色商户,推动茶叶、果蔬、鲜花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运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优化市场采购贸易通关一体化流程,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度。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探索建立统计监测体系,编制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制定出台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政策,推动文化旅游、中医药、建筑、金融、物流等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四是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聚合作用。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政策扶持,在融资、退税、物流、外汇收支和风险管理等环节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的服务,聚合省内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

五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发展。在跨境电商集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保税饲料加工项目,推动保税橡胶仓储项目,加快保税展示中心建设,引导加工贸易逐步集聚,加快将昆明综合保税区培育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示范地。

16:32

记者提问:如何纵深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纵深推进,把“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打造成为昆明科技创新工作的独有名片。大力引进和集聚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顶级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创新资源,提高对国际化科创资源的配置能力。把“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和云南省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国际+国内”汇聚昆明,将“转移+转化”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拓展覆盖,打造昆明的“金砖+”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和国家工信部在厦门开展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的融入,把昆明“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科技成果的承接地,扩大中国在全球科技的影响力,提升昆明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创新辐射力,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和“金砖+”的发展理念,通过“十四五”持续推进,把昆明建设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聚集区和汇集金砖国家科技成果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技术转移转化的集散地。

16:38

记者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不言而喻。请问昆明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昆明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杨文志:首先,感谢您对昆明金融的关注。目前,我们正围绕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目标,研究制定《昆明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有效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产业发展能级和资源聚集辐射功能,提升金融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到2025年,昆明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占GDP比重12%;外资金融机构数达30家;上市(挂牌)企业数达143家以上;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45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主要考虑从打造“五大高地”着力:

一是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发展高地。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领域,集聚专业金融服务机构,围绕“大健康”“大文创”“大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手段、搭建产融服务平台、畅通资金融通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形成科创金融、文旅金融、康养金融等特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昆明样板。

二是打造区域要素交易服务高地。建设适应国际要素资源交易的仓储、结算、清算、评估、监管等配套体系,建成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生产要素、特色大宗商品、权益产品等要素资源交易平台,积极面向南亚东南亚拓展服务触角,初步搭建起与国内外要素资源交易市场联动发展格局。

三是打造区域财富管理配置高地。以昆明生态宜居优势汇聚国内高净值人群、资本财富,以我国发展长期稳定向好优势吸引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跨境财富,大力引进发展财富管理机构,畅通跨境资金流动通道,拓展国际业务网络,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全球财富管理配置的重要目的地。

四是打造区域金融人才培训高地。打造开放包容、多元和谐、接轨国际的生活工作环境,构建促进金融教育培训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集聚一批、链接一批国内外顶尖金融教育研究培训资源,推动昆明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各类金融人才培训服务的首选地。

五是打造区域金融开放发展高地。发挥西南门户核心地位,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国家金融开放试点政策率先落地,以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带动境内外金融资源集聚和本地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深化金融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金融开放发展核心支点。

16:47

记者提问: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一下我们有哪些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明瑶: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是宣传展示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围绕这一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昆明市已经拥有了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滇池龙舟争霸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昆明网球公开赛等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赛事。其中,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上合昆明马拉松都被评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昆明网球公开赛是中国首个红土网球公开赛。MCC地中海中国(昆明)冠军赛、西甲希望杯中国(昆明)赛已落户昆明。这个赛事也是首次走出西班牙国门。

各类赛事举办期间,来自国内外的运动员和观众聚集昆明,比赛之后还会到周边进行旅游和观光,在激活了城市商机、带动了旅游消费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昆明市以举办各类大型赛事为契机,掀起了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宣传热潮,让赛事成为展示昆明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搭建了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平台,有力推动了以体育休闲、康体养生为重点昆明“大健康”产业的推广宣传。另外赛事的宣传力度逐年增大,电视、平面以及网络等媒体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了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

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认真贯彻国家、云南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部署,有效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参赛选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严防境外输入病例。昆明市品牌赛事根据昆明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进行了适时调整。

2020年,昆明网球公开赛通过直播形式开展,上合昆明马拉松采用线上跑、200人规模内昆明线下跑的方式开展,去年还举办了昆眀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

今年,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将于6月13日举行、2021上合昆明马拉松计划于12月5日举行。其他赛事将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情况及疫情防控要求,适时有序地举办。

17:00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