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发布会⑦|做好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来源: 掌上春城   2021-06-01 11:50   字号: [        ]

10:05

6月1日10:00,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进行发布。

1622513512546903

10:21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刘婕

1622514056798882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有关领导同志向大家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专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先生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昆明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贵明先生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念承文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省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首先,请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先生作发布。

10:30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

1622514643512055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关爱!根据安排,由我介绍昆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强动能、扩大开放增优势、聚力创新促转型,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介绍昆明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活力不断释放、实力不断跃升,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昆明市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1.56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6733.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8%,入选“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城市”。“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40.6%(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12位,2020年人均GDP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02.2亿元增加到650.5亿元,年均增长5.3%。与此同时,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绿色量”不断提升。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坚定走“两型三化”的发展路子,高质量打好“三张牌”,大力发展“188”重点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初步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不断壮大,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基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石油炼化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水电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快速崛起;工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三整车一中心”全面投产运营,实现了云南轿车制造“零”的突破,首台“云南造”服务器在昆下线。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成长为重要支柱产业。获批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一代代昆明人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注入了更强动力。昆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技创新中心挂牌。“十三五”期间,全市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6%,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1%提高到60%,2020年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78家,在昆建立的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33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6家,昆明经济发展正加快由要素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昆明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努力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昆明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相继获批,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运行,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重要城市国际友城全覆盖。今年,我们还将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昆明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77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05.3亿元,同世界203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109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在昆投资兴业,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0.4%,昆明的“朋友圈”已遍布五大洲,正加快从全国开放的末梢,跃升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五、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我们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滇池全湖水质由劣V类好转为IV类,达到了近30年最好水平,滇池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5名,2020年达到100%,是2013年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以后最好水平;以总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已经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绿色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城乡区域发展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权益均等化,常住人口达到8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9.7%。全面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02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6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沪昆、云桂等高铁建成通车,昆明火车南站建成投入使用,昆明西客站加快建设,地铁运营总里程达139.7公里,长水国际机场客运航线达到396条、国际(地区)通航城市达到63个,昆明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全国第四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城市布局从“聚点围片”向“拓圈建群”转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1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倍,“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城市功能品质展现新内涵、美出新颜值。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成果惠民共享。

昆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3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大脱贫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速。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18元和17719元,分别是1980年的109.1倍和75.2倍。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家庭“三大件”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逐步升级为“楼房、电脑、私家车”。坚持办好惠民实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优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昆明市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一是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昆明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世界一流“三张牌”昆明文章。利用好乌东德水电优势,积极引进布局绿色高载能深加工产业项目和云计算中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积极争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显著提升高原都市现代农业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健康经济,举全市之力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推动国家植物博物馆及早建成使用。开展“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3个重点领域,形成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冶金、烟草、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在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国际会展、研发设计等领域形成更强的区域竞争力、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是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坚持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谋划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格局,提速呈贡新城、滇中新区发展。加快“五华西北片区+富民”“盘龙双龙片区+空港”“西山+安宁太平新城”“晋宁+度假大渔片区”跨县域融合共建。支持晋宁区、安宁市和嵩明县融入主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十大工程”,提速城市更新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完成所有纳入计划的城中村改造;下大力气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系统推进“下泄、中疏、上截、高蓄”工程,五年内消除主城区内明显淹水点。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及小城镇,力争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把滇池保护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到2025年,滨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外海水质达到IV类,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IV类及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大力推进环滇池、环阳宗海生态廊道建设和沿湖大湿地、大公园建设,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及分解落实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街道等建设,谱写好“美丽云南”的昆明篇章。

四是抢抓开放发展新机遇。全方位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进实施机遇,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进一步完善外贸发展促进体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大赋权改革力度,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设施规模和运营水平。扎实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开展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申报。加快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拓展缔结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国际友好城市。

五是提高民生福祉新水平。着力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普惠共享。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达13万人以上。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方案,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扩容,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着力打造现代职教园区中心,支持在昆高校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疫情防控治理和应急处置水平。积极配合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国家呼吸、心血管病等区域医疗中心建成使用。

回望来时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春城大地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启航新征程,我们将全面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盯昆明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努力当好全省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排头兵、火车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昆明贡献。

谢谢大家!

10:59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刘婕

谢谢李绍俊先生的发布。

请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作发布。

11:02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622516562119606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工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革命薪火一路传承。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昆明市工业一步一步爬坡过坎,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时至今日,昆明已成为云南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一、回顾过去,一百年砥砺前行,昆明工业实现华丽蝶变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昆明强。昆明工业萌芽于清末,起步于抗战。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曾在昆明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当时的机械、光学行业处于中国工业领先地位。1978年,昆明钢铁厂、昆湖针织总厂、昆明纺织厂、昆明电缆厂4家工业企业率先实行亏损包干,拉开了昆明地区工业企业改革序幕;“七五”“八五”期间,昆明推行轻工业发展战略,以烟草、五金家电为代表的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有色、冶金、装备、电力、烟草、五金、家电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昆明引以为傲的“五朵金花”(茶花牌汽车、白玫牌洗衣机、山茶牌电视机、春花牌自行车、兰花牌电冰箱)步入黄金时代,成为昆明亮丽的名片。1992年开始,昆明设立了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和杨林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正式起步,工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加强,绝大部分工业企业进入园区。2003年,昆明市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致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

(一)经济规模逐年攀升。2017、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跃上新台阶,2017年、2018年先后突破1100亿元、1200亿,2019年首次突破1300亿元关口,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烟草工业增加值占比25.6%,较2015年的32.1%降低6.5个百分点,烟草“一枝独大”的格局有所改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保持在80%以上,是工业发展的绝对主力军。

(三)重点企业支撑有力。截止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965户,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其中,云南中烟、中石油云南石化等5户企业产值超100亿元,云南滇金、云南白药、贵研铂业等7户企业产值超50亿元,云铝、云天化石化、昆药集团等40户企业产值超10亿元。

(四)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中石油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值千亿元;北汽新能源昆明公司、江铃新能源汽车先后建成投产;武钢昆钢异地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快速推进;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9个、竣工194个。

(五)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安宁工业园区突破1000亿元。共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认定数量国家级基地占全省的50%、省级基地占全省的28.6%。

(六)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数字经济若干政策,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刷脸就行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首批VR/AR产业园区获得授牌。呈贡信息产业园集聚企业850家,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累计建设5G基站一万余个,重点县区、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

(七)绿色工业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单位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4家、绿色工厂1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绿色设计产品18个;东川区、安宁市成功入列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

二、立足当下,策马扬鞭正适时,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虽然昆明工业在栉风沐雨中结出了硕果、创造了辉煌,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头看,当前昆明工业正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转型时期,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协同互补发展不足、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层次性问题在不断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这也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更高的发展要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为抓好“十四五”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增动力。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3%)14.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2.7%,分别高于全国(27.8%)24.9个百分点、全省(26.3%)26.4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表现尤为亮眼。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7.9%,拉动增长 4.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7.2%;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36.1%;新材料产业增长19.6%;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9.4%。

下一步,我们将把握并延续这一良好开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云南绿色制造强省、“5+8”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要求,进一步稳增长、扩投资、优结构、夯载体、育主体、重创新、促融合。力争实现昆明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继续谱写昆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重点做好要素保障,强化协调保障力度。多措并举,强化电煤保供力度,确保生产生活用电,积极应对全市缺电状况。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继续与省市能源局、供电公司协调,力争减少电力负荷控制对生产效率较高、电力负荷相对较小企业的影响。

(二)持续抓实战略新兴产业行业增量,稳住全市发展基本盘。一是支持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7500万支新冠疫苗生产线投产准备工作,力争6月实现投产,为稳定全市上半年工业增速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推动云南创视界光电12英寸硅基OLED项目投产达产,力争6月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形成增量支撑;三是保障和服务好贝泰妮集团,确保1-6月产值增速保持在高速增长;四是加快工业大麻产业园建设,争取实现汉盟制药、维泰生物工业大麻花叶加工项目投产;五是提前做好白鹤滩电站投产的产值省级劈分对接工作,紧盯乌东德电站剩余6台机组投产情况。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重点投资项目推进服务工作。重点抓好安宁市昆钢搬迁、祥丰石化80万吨绿色环保有机肥项目;呈贡区紫光芯云产业园、云南能投数字经济(呈贡)产业园等项目;高新区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闻泰项目)、云南通盈药业生物医药基地建设项目;空港经济区京东方12英寸硅基OLED项目、中关村.电子城项目(昆明)科技产业园二期;昆明卷烟厂专卖设备购置项目;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异地技术改造项目;明超电缆有限公司新型材料电力电缆的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的推进及入统报数工作。

11:04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请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念承文先生作发布。

11:11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念承文:

1622516999535217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昆明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昆明市历来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近年来按照“聚力重点、聚焦特色、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绿色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发挥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高质量推进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工作,不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以政策为牵引,助力转型升级。

2018年,成立了昆明市“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上,印发了昆明市推进“一县一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在全市掀起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的工作热潮;在企业培育上,出台了昆明市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鼓励企业加大对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资产性投资,对达到奖励标准的进行股权投资扶持;在招商引资上,印发了昆明市“绿色食品牌”招商大行动方案,成立昆明市“绿色食品牌”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产业链发展和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在品牌推动上,出台了昆明市绿色食品“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1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方案,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昆明特色的名花、名菜、名药材、名优农产品和优质企业。在人才支撑上,组建了“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工作组和专家组。各项政策文件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牵引作用。

二是以产业为抓手,聚焦发展重点。

结合昆明农业发展实际和特点,确定花卉、林果、蔬菜、山地牧业(重点为肉牛业)、特色水产、中药材和茶叶、咖啡加工及精深加工为主导的6+2重点产业,引导各县区精准定位主导产业,集中精力巩固和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县区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晋宁区花卉产业、寻甸县肉牛产业入选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呈贡区、晋宁区入选国家花卉产业集群县。为进一步提升县区产业发展水平,昆明市对入选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的县区每年各配套2000万元,用于原有目标任务的提质升级或填补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同时,组织开展了昆明市级的“一县一业”评选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3个县区作为市级示范县,每年每个县区给予5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引导县区聚焦重点,加大产业发展力度。

三是以品牌为导向,提升市场知名度。

昆明市将品牌打造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打造具有昆明特色和优势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自2018年省级开展绿色食品“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以来,昆明市共37个品牌、30个企业入选,累计获得奖励资金6580万元;“10大名花”获评数量三年稳居全省第一。从2019年开始,昆明市每年预算1500万元开展全市绿色食品“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10佳创新企业”评选,连续两年共投入3000万元,选出了一批具有昆明代表性的品牌和企业,提振了企业加大品牌培育和科技研发的信心,提升了市场知名度。

四是以基地为根本,打牢发展基础。

为切实解决农业小散弱和品牌缺乏企业支撑、企业缺乏基地支撑、基地缺乏产品支撑等突出问题,形成“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的闭环,昆明市积极开展“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申报工作,推动基地变成农业高端化生产的组织载体。2020年经过多次对全市产业基地摸底调查和最终认定,全市21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6家企业被评定为州(市)级产业基地、66家企业被评定为县(区)级产业基地。

砥砺打造,必有成效。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市蔬菜产量332.46万吨,比2018年增长10.5%;鲜切花产量75.71亿枝,比2018年增长31.6%;水果产量37.2万吨,比2018年增长42.5%。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467户,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 112户、市级283户、县区级63户。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占全省的13.44 %,位列全省第一。2020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802.65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销售收入1288.89亿元,同比增长14.89%。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76户(其中:10亿元以上21户、30亿元以上8户、50亿元以上6户、100亿元以上3户)。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关联带动农户200.89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09.5亿元。总体来看,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呈现数量上阶段性起伏,质量上总体稳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并成为了支撑全市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建设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昆明市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二三”行动,继续瞄准“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目标,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落细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六项举措,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努力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一是继续实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工程,重点对“绿色食品牌”“6+2”重点产业以及获“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择优予以扶持;二是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政策扶持,高效用好政策和市场两种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品牌创建工作,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省、市“绿色食品牌”名品、名企评选,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公益宣传;四是大力支持经营主体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提升外销比例,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对接会、推介会,在省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商务平台、专卖店,与大中型超市等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直采供应,为企业搭建平台、孕育商机;五是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有效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谢谢大家!

11:12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请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作发布。

11:14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昆明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商务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按照“促消费、稳增长、扩开放、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着力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商务领域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回顾“十三五”,昆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2098.4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70.44亿元,累计增长46.3%;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5年的77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05.3亿元,累计增长43.5%;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28.91亿美元,达到全省利用外资总数的80%以上;会展业累计实现总体经济效益1320.93亿元;保有税收亿元楼宇48幢,保有税收千万元楼宇57幢。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增长。每年制定促消费稳增长措施,落实领导挂钩包保企业制度,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做大做优做强。着力完善内贸市场流通体系,2条步行街区改造提升稳步推进,覆盖全市的消费商圈基本形成,人均商业面积位居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建成30个商业服务示范(智慧)社区,推进12个夜间经济聚集区建设,引进67家品牌首店(旗舰店)落地昆明,广泛开展以“促进四季消费升级、增强有效供给能力”为主题的促销活动,社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今年前四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3.36亿元,同比增长21.9%。

我们坚持创新引领,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全覆盖。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初显,成为我市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前四个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445.4亿元,同比增长73.1%。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评比认定6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788万单,累计申报货值6亿元。今年前四个月,全市跨境电商累计完成进出口额5.3亿元,同比增长54.9%。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重点推进旅行、文化、健康、物流、科技、金融、数字、会展等8个特色产业领域,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截至目前,已开展实施58项创新试点任务,实施率达47.5%。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蔬菜花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3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居西部城市前列。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获批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商品货值超过300万美元。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外贸外资外经互促互进。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协助外资企业办理来华签证,加快复工复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有所优化,投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今年前四个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37个,协议投资总额22.6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作项目88项,合同金额30.4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超过5000人;设立老挝、泰国驻外商务代表处,完善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功能。贯彻落实国家境外替代种植政策,替代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在实现禁种除源、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帮助缅北、老北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深入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用足用好原产地规则、货物贸易零关税、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开放等优惠措施,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做出昆明贡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式获批,新增注册企业1.8万户,141条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形成42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昆明经验;2020年共设立55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占全市的39.3%,成为利用外资主阵地。

我们坚持创新应用,着力推进流通领域现代化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不完善、口岸通关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流通链条的堵点痛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申报铁路口岸开放、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流通节点建设初见成效。建设开放平台载体畅通双循环,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开通昆蓉欧、中亚、中越国际班列,高原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供应链建设稳步推进。获批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和国家冷链骨干物流基地,入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城市。依托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物流枢纽、物流企业,全市建成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3个,共有5A级物流企业5家。规划规范中药材、橡胶、红木、肉牛、高原特色农产品等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标准,完善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阿里巴巴进口货源平台、产业带、农村淘宝、京东云、京东南亚物流结算运营中心、苏宁云南电商智慧产业园、抖间直播基地、小米谷仓学院等项目落地昆明;以3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49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31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基本形成。

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推动商业业态转型升级,全市53家大型超市、467家品牌社区便利店全部实现连锁经营;全市药品流通零售连锁率超过全省22个百分点。广泛开展评选“老字号”等活动,实现推动品质消费和带动居民就业双赢的目标。着力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推广“城市共同配送”、“3公里1小时”和“无接触配送”服务,数字经济与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服务发展,合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2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网办深度达到90%以上;推广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成品油、肉菜流通追溯、拍卖、二手车等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常抓,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提升商务服务水平。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岗双责”,坚决遏制和反对“四风”,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为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11:17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请昆明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贵明先生作发布。

11:27

昆明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贵明:

1622518018824985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忆昆明奋斗历程,共话昆明美好前景。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昆明市统计局,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大家简要介绍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情况。

昆明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也是一座民族风情之城,更是一座流淌着红色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抗战时期,昆明成为西南大后方的重镇。新中国成立后,昆明各族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新发展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从几亿到几千亿的历史性跨越。1952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56亿元,1990年跨过百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千亿元,2020年达6733.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从83元提高到80596元,年均增长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7%。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市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035.0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733.79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

经济总量实现进位争先。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第12位,较2012年跃升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11位,较2012年进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19位,较2012年进4位。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195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9.0:34.2:26.8,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31.2:64.2,昆明市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的“一二三”型,到以工业为主的“二一三”、“二三一”型,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二一”型转变。全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2020年产业结构与2012年相比,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0.5和1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占比降低2.2个百分点。财税收支质量较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650.47亿元和875.0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3%和6.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多数年份超过80%,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创新发展稳步推进。2019年全市研发投资强度1.73,较2012年提高0.2。绿色发展态势良好。2013-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7%。2020年清洁能源发电量228.70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的比重达76.3%,较2015年提高17.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比重提高,2016-2020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长8.3%,2020年占比达53.2%,较2016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高原特色农业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3.65万吨,2012年以来粮食产量基本保持100万吨。蔬菜产量332.46万吨,是2012年的1.4倍;鲜切花产量75.71亿枝,是2012年的1.6倍;中药材种植发展迅速,2020年产量达3.84万吨。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聚势赋能。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324.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7%。2013-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其中2017、2018年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年均增长8.4%。其中冶金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分别为9.7%和18.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从无到有,发展为全市支柱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左右。“十三五”以来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7.0%,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在2017年突破百亿大关;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2020年全市工业产值上亿元企业达55户,其中超百亿元企业7户。工业降本增效进展较好。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38元,比2012年降低0.88元;企业资产负债率54.5%,较2012年降低6.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6.74%,较2012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新兴服务业提速发展。2013-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净增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8.4%。金融业增加值达771.6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5%,较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324.65亿元和19740.44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8倍和2.4 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达372.6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5%,较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达9.1%。

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夯实项目储备,聚焦项目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紧盯重点行业发力,加大重点项目精准服务力度,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2013-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6%,其中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13.6%,工业投资低位回升,年均增长2.1%,2020年增长8.1%。全市投资效果系数年均为0.13,投资效益稳中趋升。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成效较好,农林牧渔业投资年均增长3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49.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年均增长17.3%,教育投资年均增长9.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年均增长13.0%。

挖掘释放消费潜力,出台促消费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振城乡消费,有序引导夜间经济等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线上与线下互动、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市场规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70.44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6750元。2013-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情况看,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年均增长分别为15.2%和10.4%;消费升级类发展势头良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年均增长分别为10.6%、9.9%和15.6%;出行类商品稳定支撑作用明显,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合计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50%以上。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顺势而谋,乘势而上,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1:32

主持人:

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

11:35

记者: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请问统计工作如何更好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昆明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贵明: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统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统计改革创新,全面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统计保障。

一是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通过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四个一”工作,即打造“一批典型”、建立“一个规范”、编制“一个流程图”、制作“一个小视频”,大力推进全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确保数出有据;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全流程质量控制制度,压实分地区、分专业、分岗位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加强对部门、对基层、对企业、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和培训指导工作;确保统计数据应统尽统,杜绝虚报、瞒报、少报、漏报;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部门行政记录进行数据比对,加强数据质量审核。

二是积极开展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工作。按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全市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的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开展评价工作,及时反映全市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动能转换、结构转型等方面进展情况及发展短板。

三是探索开展新经济和新兴产业统计。主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三新”经济、数字经济统计工作,科学反映全市新经济总量、结构、比重及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按照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要求,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切实加强对全市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信息等产业的统计监测、增加值测算和分析研究工作,真实准确反映产业发展变化的规模、结构、效益等情况。

四是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和数据解读工作。充分利用好昆明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的翔实的基础数据资料,对全市二、三产业发展、人口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解读,最大化发挥普查资料作用。

11:42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请问昆明市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下一步,还将继续从以下4个方面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框架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目前,昆明市已研究出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围绕5大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主攻方向、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在创新平台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等领域,密集出台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安排部署,聚焦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3个重点领域,开展“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尽快形成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同时,也将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冶金、数字经济、文化和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千亿级产业。

三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体系。我们将以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规划为抓手,发挥比较优势,倾斜资源配置,系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动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项目,争取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大盘子”。重点围绕世界一流三张牌、工业强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新型城镇化等,做到高质量谋划项目、大手笔引进项目、全方位储备项目、无死角服务项目,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和重大项目“顶梁柱”作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四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将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标,以便更好地体现高质量发展导向。同时,稳步开展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14个县(市)区实施差异化、精准化评价,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和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11:44

记者:近年来,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昆明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有什么优势,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近年来,昆明数字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建成5G基站一万余个,昆明主城区及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建设了“物理集中、统一运维、多级应用”的昆明市政务云中心,成为云南省唯一通过国家网信办评估的安全政务云平台;建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技术层面为国家、省、市三级打通数据通道,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推动昆明新冠疫情精准防控。

重大数字项目服务民生,智慧医疗正积极推动“先看病后付费”试点前期工作,将有效缓解市民“看病难”;智慧交通正加快智慧交管、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建成了市公积金综合业务系统、智慧就业、昆明市住房租赁保障服务平台、市民云等一批便民惠民项目。

“城市大脑”等项目正抓紧推进。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作为昆明数字经济产业落地的承载平台和产业园区,已基本形成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吸引各类数字经济企业850余家。目前,云投集团全省政务信息中心、昆明浪潮云计算产业园、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一期、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首期)等重点产业项目投入运营。区块链技术应用逐步落地,全国第一个省级区块链平台溯源应用“孔雀码”、云南省第一个区块链住房维修资金管理系统、云南省第一个咖啡产业区块链集成系统“咖云链”、第一张区块链科技身份证、第一个区块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系统“昆易链”等上线运用。

昆明具备的四项优势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壮大。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昆明具有独特地理区位优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地理格局的重大调整,昆明从国家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

二是能源气候优势。一方面,在丰富水电的支持下,昆明用电成本较低,为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昆明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信息网络设备散热通风,为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三是宜居宜业优势。昆明具有“风光旖旎、四季如春”的生态优势,不断优化的营商和宜居环境,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四是资源集聚优势。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具有城市首位度优势,集聚了大量数字经济创新资源,是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1:45

记者:开展昆明市“10大名品”评选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念承文: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展昆明市“10大名品”评选活动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举措,初衷和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打造“品牌农业”,支持企业发展。品牌是未来农业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尤其在当前低端农产品过剩、高端优质农产品产能不足的市场形势下,打造农业品牌已成为了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及实现产业兴旺、企业强大和消费升级的现实路径。开展昆明市“10大名品”评选,就是要培育品牌、宣传品牌,引导激励昆明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品牌发展意识,以品牌化引领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同时,强化综合施策,在资金、政策、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扩大昆明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推动昆明市绿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打造“品质农业”,推动产业升级。在“10大名品”评选工作中执行严格的准入门槛和评选标准,确保评选出的产品和企业是所在行业的高质量、高影响力的品牌代表。在评选全过程坚持严格的质量管控,在评选中严格质量确认,在评选后严格质量跟踪,加强对获奖产品的质量抽检,对质量问题坚持“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基于严格的程序、严格的标准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倒逼和激励企业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规范经营、绿色发展上进行规范,对昆明市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将起到整体推动作用。

三是扩大宣传范围,促进产销对接。在“10大名品”评选过程中设置网络投票环节,聚焦社会的关注度,为参评企业提供免费流量;评选出来后,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对获评品牌进行免费宣传推广,并择机组织获评企业参加品牌宣传日、农博会等各类展会,为企业搭建销售平台,提高企业效益。

今后,昆明市“10大名品”评选、宣传、推介将形成常态化,评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树起一批又一批的标杆,持之以恒推动形成昆明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市场提供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高品质、特色化的农产品,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谢谢!

11:48

记者今年昆明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今年,我们将围绕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扎实做好“两稳一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畅通“大循环、双循环”,坚持质量规模并重、内贸外贸并举、内培外引并立、城乡发展并进、对接产销并行,努力实现昆明市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消费集聚、消费融合、消费升级等重点工程,通过科学布局建设市场体系,打造新型消费商圈,优化消费供给,发展服务消费,推动消费增长等方面,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二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制定出台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筹备成立市物流办公室;加快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提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水平;以中老铁路开通为契机,申报陆路铁路口岸开放。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推动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持续抓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三是加快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服务贸易,建平台强主体,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优化,促进商品优进优出、贸易循环畅通。

四是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外向型发展,利用外资培育贸易新主体。

五是加快推进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高质量推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发展,开展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省市赋能放权承接工作。联动昆明空港经济区、昆明综合保税区,协同红河片区、德宏片区,推动省级联动创新区昆明高新区建设,利用地缘区位优势,发挥产业积累优势,实现各区域融合发展。

六是积极扩大开放平台。推动平台加快建设促开放,打造软硬平台协同支撑的商务发展格局。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会展业国际化发展。

七是推进数字商务发展。在数字商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赋能、消费数字化升级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提升商务数据整合能力,积极构建昆明商务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着力提升商务数据整合应用能力。推进电商示范体系建设,支持电商创新。

八是推进商务安全发展。持续抓好商务领域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抓好商务领域安全工作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测,完善应急保供网络,认真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工作,提高抗冲击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抓好“双随机、一公开”,深入开展“双打”活动和成品油专项整治行动。

11:50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